- 欢迎访问华中农业大学自考辅导培训网!主要为自考考生提供资讯服务,及培训辅导,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报考信息以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为准。
- 咨询电话:027-86646545
第九章 智力障碍 有人认为:智力是受个性倾向的影响并表现在活动中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主张智力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感知记忆能力,二是抽象概念能力,三是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些人认为:智力是指认识和活动所达到的水平,即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还有一些人认为:智力就是对外界环境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判断和推理时所采取的相应行动的一种心理能力。 现在一般都认为:智力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 是智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衡量智力的重要标志。 IQ>130 超常智能;12-129 优秀;110-119 中上;90-109 中等;80-89 中下;70-79 临界状态;<69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和痴呆。 痴呆明显时可有以下表现: 1、记忆和定向障碍。 2、思维和判断障碍。 3、性格改变。 智力迟滞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以(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1、智力迟滞的等级: 边缘状态 70——79 轻度 50——69,?是智力迟滞者中占人数最多的一类,约占智力迟滞总数的80%, 大致相当于“能教育”者。 中度 35——49,?人数约占智力迟滞者的12%,大致相当于“能训练”者。 重度 20——34,?人数约占智力迟滞者的7%。 极度 20以下,在全部智力迟滞中不足1%。 2、智力迟滞的心理特点: 智力迟滞者的心理活动存在较明显的障碍,其基本症状是智力低下与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实际上,智力迟滞的人其缺陷并不只限于智力,而是整个心理过程都有障碍。A 感知觉方面 B 记忆方面 C 思维方面 D 情感方面 E 行为方面 3、“白痴学者”,其特点是在智力普遍低下的基础上,存在着个别突出的才能,这些才能甚至可以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水平。 智力迟滞的病因 有人将智力迟滞的原因分为内因及外因两大类,内因者,指发生于机体本身,遗传因素即属于此类。外因者,可以是生物性的,如疾病或外伤;也可以是心理及社会文化性的,如文化教育机会严重匮缺。有时,内因与外因相互影响,在发病上共同起作用。 智力迟滞的临床类型 1、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智力迟滞:先天愚型(DOWN氏综合症) 猫叫综合症 先天卵巢发育不全综合症(特纳综合症)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克林弗尔特综合症) 2、遗传性代谢缺陷引起的智力迟滞:苯丙酮酸尿症(弗伶综合症) 半乳糖血症 黑朦性白痴(家族性黑朦性白痴或特伊-萨奇斯病) 3、内分泌障碍引起的智力迟滞:地方性呆小病 垂体性侏儒症 4、感染因素引起的智力迟滞:最常见的引起智力迟滞的宫内感染为 风疹 巨细胞病毒 毒浆体病 梅毒 5、其它生物因素引起的智力迟滞 物理化学损伤#p#分页标题#e# 新生儿核黄疸(绝大多数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新生 儿溶血所致) 中毒 6、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智力迟滞。 智力迟滞的诊断: 1、智力测验的方法 国内外一般采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WISC)以及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 (1)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智商=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 (2)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放弃了智龄概念,它所采用的智商不是智龄与实际年龄之比,而是离差智商。这是一种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计算的智商。IQ= 15(X-X)/SD+100 式中,X为被试者在测验中所得分数,X 为平均数,SD 为标准差,这一离差智商假定,每一年龄组的平均智商为100IQ,标准差为15IQ. 2、社会适应能力的评定 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测定可采用(文兰德社会成熟程度量表)。 在国外还存在一种简单的“特殊教育法”,即所谓“随大流”教育法,把一些轻度智力迟滞儿童放在常规班离接受教育。 第十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依赖性”的定义是:由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为的是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适感。 根据所滥用药物作用的特点,物质依赖性分为(“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亦称生理依赖性,它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的一种机体适应状态。身体依赖性最主要的特征是耐受性和戒断反应。 药物的耐受,指连续多次用某一种精神药物后机体反应减弱,作用持续时间缩短,必须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应的现象。 戒断反应指机体在对药物产生耐受的基础上,突然中断或减少用药剂量生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程度不同,并具有严重致命危险的不适反应。 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它使用药者产生一种愉悦满足的感觉,并且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产生一种要继续或周期性用药的欲望,以图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精神依赖性断药后不出现戒断症状。 致依赖性物质的药理学分类: 中枢神经抑制剂:酒类 巴比妥类?阿片类 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卡因类 烟草(尼古丁) 致幻剂:大麻 挥发性溶剂:丙酮、四氯化碳 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神经介质是上述药物作用的重要基础,由此而导致的此类神经介质的变化是人类药物依赖行为产生的重要条件。而脑的“奖赏系统”的作用的产生心理依赖性及其觅药行为的根本动因。 药 物摄入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而产生精神、行为效应,这种精神效应又可反馈影响药物摄入行为。这种效应的产生与否与产生程度取决于个体自身状态,即 神经内分泌系统。有些人摄入药物可能产生一种良性精神、情绪反应,即“正强化效应”起了作用;有些人则可能产生不良的精神、情绪反应,即“负强化效应”起 了作用。 酒精中毒具有遗传倾向,嗜酒者子女的酒精中毒发生率较不嗜酒者子女高4-5倍。酒精中毒症状并不是单一遗传基因作用的结果,可能是与其它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药物依赖遗传性机制的两种假说。 1、代谢假说,认为药物依赖是某些个体的一种为了补偿体内缺乏制造某种“营养”物质,而生物体在代谢和生理功能上需要这种物质,是一种遗传性代谢障碍; 2、受体假说,认为某些个体具有相对多的对于某种物质(如海洛因)敏感的受体,或是这些个体体内的这种受体较一般人敏感,具有一种超敏性。 (尼古丁)被认为是目前人们使用的最普遍的化学成瘾物质。#p#分页标题#e# (酒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药物”。 (毒品问题)是20世纪下半叶流行于全球性的瘟疫。 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药物滥用所引起的机体毒性反应,急性和慢性毒性过程的不同: 前者主要是由于所滥用的药物剂量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能力而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 后者是长期持续用药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慢性毒性反应。 吸毒中毒致死的两个主要原因:(超剂量中毒致死)、(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致死)。 毒品的危害作用 1、人们滥用各种药物,在吸毒者主观感觉上一起的效应范围很广:从精神亢奋状态到严重的抑郁沮丧;从提高警觉性直到被歪曲了感官知觉以及一种“超脱尘世,与现实隔绝”的境界。 2、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之一是幻觉。吸毒所致的幻觉常常又幻听、幻视等。 3、吸毒后的另一精神障碍视思维障碍,吸毒者的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 4、 无论是出于缓解一时的焦虑、紧张、压抑等心理失横还是尝试吸毒成瘾最终都会导致机体产生松弛、沉迷、委靡不振、冷漠、嗜睡、极度兴奋后的极度软弱等身体、 精神、行为的一系列改变。长期吸毒对精神、心理的影响往往导致行为与人格的改变,使吸毒者同以前判若两人。对于具有潜在人格、情感异常或变态心理者可因吸 毒而被强化或复杂化。 5、吸毒嗜导致自杀的重要因素。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中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 阿片类物质包括天然存在于阿片原生植物-罂粟中的生物碱和人工合成的两大类。阿片类物质的合法用途是医疗,是历史最为悠久的麻醉性镇痛药,并具有镇静、止咳等作用。 吸食阿片上瘾或不易戒断的因素: 1、逃避现实。从阿片的药理作用看,主要可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这种抑制的结果可以解除疼痛,使人嗜眠,并使大脑处于一种麻木状态;而对某些人来讲,可以产生一种即时的“解脱”感,瞬间的虚幻觉,暂时逃避现实生活,逃避烦恼、精神空虚和忧虑。 2、寻求刺激。阿片的精神效应之一是可以使人瞬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刺激和冲击感或某种欣快感。吸毒者为了追求这种非生理性刺激而寻觅和反复吸食毒品,以致无法靠主观意志控制自己的行为。 3、避免痛苦。这里说的痛苦,是指由于断药后机体出现的戒断反应。 大麻的急性期精神症状分期:(陶醉兴奋期),(发展期),(深度幻觉期),(沉睡期)。 大麻的危害性:(1)对人体的直接毒性作用? (2)作为“引向它药之路”? (3)成瘾性? (4)社会危害性 酒精中毒是指己对酒产生依赖性的长期过度饮酒的酒徒醉酒时产生的各种神经、精神障碍,除对个人的影响外,还包括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及其工作能力的损害或干扰。 酒精中毒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指单纯长期大量饮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后者指有潜在精神、心理或人格障碍基础上的酒精滥用,基本上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的后果。 酒精的神经药理学作用 从药理学上讲,酒精是一种镇静剂或高级神经功能的抑制剂。饮用酒精所表现出的兴奋现象是一种脑的抑制性机制受抑制,脑种各个不同部位无约束的功能活动从抑制中释放出来的结果。 急性酒精中毒可出现“抑制作用解除”行为,即在短时期内消除自我控制能力,消除通常的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和自我约束,使精神亢奋,并可发生怪诞或荒谬行为,易激惹,语无论次,有时会发生粗暴的反社会和犯罪行为。#p#分页标题#e# 饮酒者往往是为了解除内疚、焦虑、紧张、抑郁、苦闷等不良情绪而开始饮酒。抑郁症、焦虑症和各种顺应不良的情绪常常会促进大量饮酒。 还有人提出一种“嗜酒者人格”、“嗜酒前人格”。认为酒中毒者具有一些特定的个性特征:如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其中许多人还具有抑郁症趋势和某种程度的精神变态。 酒精中毒是一种受到包括遗传、精神、病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往往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在诸多因素中,社会因素是根本影响因素。 烟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尼古丁)。 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尼古丁对外周神经系统、心血管及消化系统也是先兴奋后抑制。 艾克森的研究发现: 重点吸烟者以外向性格为多;中等度、轻度及非吸烟者,则外向性格少,内向性格增多。而且,外向吸烟者多为体验烟草的兴奋作用,而内向吸烟者则多求其镇静效果。
上一篇:北大“应用心理学”听课笔记(二)
下一篇:北大“应用心理学”听课笔记(二)
真题
自考英语单词必备(猜词方法)
真题
2022年(近代史纲要)真题
真题
2022年(毛泽东思想概论)真题
2023湖北自考报名免费真题指导
自考各科课程思维导图
自考历年真题汇总
专升本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