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中农业大学自考辅导培训网!主要为自考考生提供资讯服务,及培训辅导,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报考信息以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为准。
  • 咨询电话:027-86646545
湖北自考辅导报名入口已开通
华中农业大学自考网 >学校动态 > 2005年10月西方行政学说史串讲资料

2005年10月西方行政学说史串讲资料

整编:华中农业大学自考    2011-06-01    阅读:213

     第一章 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

    一、选择题、填空题

    1、  现代行政学开创和形成的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2、  古典时期有影响的公共行政和管理理论家有威尔逊、泰罗、法约尔、韦伯、古立克。

    3、  古典时期行政学理论研究的目标是经济和效率;范围是组织、行为程序和行政原理;这一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研究;在方法论上采用的是规范方法。

    4、  行政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在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

    5、  威尔逊第二本著作是《国家》,阐明了达尔文的社会变化是一个逐渐进化过程的观点。

    6、  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思想主要受益于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

    7、  美国文官制度改革要从公务人员要公开招聘、择优录取;提高政府官员的专业素养;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三方面着手。

    8、  19世纪末,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对原有的政党分赃制进行改革,实行“功绩制”文官制度。

    9、  威尔逊认为,政府行政职能能够顺利实施和行政权力能够合理控制的重要保证是公共舆论。

    10、 西方国家将舆论监督称为“第四权力机关”。

    11、 舆论监督的内容包括公共御林监督应具有社会权威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二、名词解释

    1、  政治学: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构成方式”、主权的本质和地位、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等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基本理论。

    2、  行政学:行政学侧重于研究政府组织、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设置合理的组织体系,如何确定正确的组织目标和如何有效地达到目标。

    三、简答题

    1、 简述威尔逊研究行政学的方法?

    (1)  历史研究法

    (2)  比较研究法

    2、 论述威尔逊对行政学的贡献?(练习册P10)

    (1)  他最早主张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科学,开启了行政学的研究。

    (2)  他提出的政治与行政分离的思想为现代文官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3)  他深刻揭示出公共舆论在监督现代政府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未公共舆论监督构建了一系列的运作原则。

    第二章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 选择题、填空题

    1、  泰罗在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奠定了他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2、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工时(即时间与动作)研究;工资刺激系统;职能性组织。

    3、  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4、  进行职能工长制变革的好处是:一是能在较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批工头,他们可以真正而充分地执行其职务责任;二是这一新体制无论对于工长还是对于工人,都完全适用于四项主要的管理原则。#p#分页标题#e#

    5、  科学管理要求在工人和管理层两方面进行一场“思想革命”。

    6、  泰罗把科学管理下的组织看作是一种互利的交换体系。

    7、  泰罗认为等级制依然是组织内控制和协调的主要机制。

    8、  作为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鼓吹者是吉尔布雷斯,他的夫人认为成功的管理在于人而不是工作。

    9、  吉尔布雷斯的夫人认为历史上有三种管理方式:传统方式;过渡方式;科学方式。

    10、 传统方式也称“驱赶式”或者叫“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这种管理采取单一的直线指挥,其特点是中央集权。

    二、 名词解释

    1、  工时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完成一件工作应该用的时间进行精心的研究……(而不是)对完成工作的实际时间进行研究,仅仅对一个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的时间作出统计,这并不是工时研究。

    2、  工资刺激系统:泰罗指出,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泰罗的刺激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的研究,事先确定工作表现的标准,这使得泰罗认为奖励的实际方法——不管是计时还是计件——相对就不那么重要。

    3、  差别工资:是将刺激建立在工作表现的事先确定的标准上,对每一个工人在个人基础上奖励,奖励当即兑现的具体支付制度。

    4、  职能工长:把计划工作和执行工作作一区分。在职能制下,原有制度中的一个人的职能被八个人取代。进行职能工长制变革的好处是:一是能在较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批工头,他们可以真正而充分地执行其职务责任;二是这一新体制无论对于工长还是对于工人,都完全适用于四项主要的管理原则。

    三、简答题

    1、 简述泰罗的刺激方法?P28-29

    (1) 首先,给工人一个有明确指示的确定的任务,以及每一个工作因素确定的时间标准。

    (2) 泰罗反对收入分享计划。

    (3) 在泰罗的刺激系统中,成功收到高支付的奖励,而失败则收到物质损失的惩罚。

    (4) 在泰罗的刺激系统中,还有一个高工资和低劳动成本概念

    2、 简述泰罗的思想革命的内容?P33-35

    (1) 泰罗确实指出了劳资之间的“亲密合作”是科学管理反映的思想革命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 虽然泰罗提倡工厂中劳资双方的合作,但是权力是不能由劳资共享的。

    (3) 泰罗把科学管理下的组织看作是一种互利的交换体系。

    (4) 泰罗的时代是美国多种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除了与科学管理有关的社会改革运动,泰罗对其他的一些运动不抱什么热情。

    3、 泰罗的贡献和局限?P40-42

    贡献:

    (1)强调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2)建立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3)科学地培训工人,改变凭经验选择作业方法和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4)管理职能的专业化,职能工长制则是这一专业化的表现。

    (5)劳资双方的合作,双方将注意力从对现有利益的分配转向把利益做大。

    局限:

    (1)泰罗的科学管理建立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上。#p#分页标题#e#

    (2)泰罗的科学管理只考虑组织内的因素,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3)泰罗的科学管理注意对效率标准的追求,忽略了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观念。

    (4)泰罗的科学管理本身有些内容的“科学性”也是有问题的。

    第三章 法约尔的管理组织思想

    一、选择题、填空题

    1、法约尔最主要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2、法约尔思考的管理问题及关注的焦点是整个组织。他本人被称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家”,他的管理理论被成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法约尔是在20世纪初在欧洲发展起来的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

    4、泰罗注重基层人员的工作方式的改进,而法约尔却注重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的讲究。

    5、劳动分工实际是一种职能专业化思想,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效率。

    6、权力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权利。权力和责任首先应该规定责任范围,然后制定奖惩标准。

    7、制定和维持纪律最有效的办法是:一,各级好的领导;二,尽可能明确而又公平的协定;三,合理执行惩罚。

    8、对报酬的方式,人们通常希望:一,它能保证报酬公平;二,它能奖励有益的努力和激发热情;三,它不应导致超过合理限度的合理的报酬。

    9、法约尔管理论的核心是等级制度。

    10、法约尔认为完善的秩序还要求位置适合于人,人也适合于他的位置。

    11、 法约尔认为,首创精神能激发组织成员的活力。

    12、 法约尔认为,一般组织的形态由组织人员的数目决定。管理层次的设置一般坚持“2~5”原则。

    二、 名词解释

    1、  法约尔法则:法约尔将管理看作是平行于一般技术专业等的另一种特殊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职能专业化”思想的反映,但管理职能并非是只属于管理人员的职能,它是由从企业的最高领导到一般工人的各个成员分担的。从这一基本假设出发,法约尔讨论了组成企业人员才能的各方面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形成了有名的“法约尔法则”。

    2、 纪律:在法约尔看来,纪律是一种“协定”、一种规范,在实质上表现为和企业及其下属人员之间的协定相一致的服从、勤勉、积极的举止一级尊敬的态度。

    3、 等级制度:即层级制度,就是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等级制度是法约尔管理论的核心。

    4、 跳板法则:在遇到一些需要快速办理的事情时,为提高办事效率,需要跳过原有的管理路径,在平行的两者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渠道,即建立跳板或天桥;若两者无法协调,再报告上级,由上级协调。这一情况下称作管理过程中的跳板法则。法约尔“跳板”理论旨在保持命令统一的情况下,迅速而及时地解决一般事务,从而使组织最上层得以从繁杂的事务中摆脱出来,专注于一些重大问题。

    5、 管理职能: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三、 简答题

    1、 法约尔管理组织理论的特征?

    (1)  法约尔试图给管理规定特有的概念范围;

    (2)  在法约尔的理论中,组织和管理的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3)  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更似于一种论述组织的有效形成和维持的理论;#p#分页标题#e#

    (4)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只是考虑了组织的内在因素,没有考察组织同它的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缺乏具体性。

    2、 法约尔的贡献?

    (1) 管理是可以应用于各种形式团体活动的一套独立的知识——管理的普遍性。

    (2) 能够应用于所有各种工作的第一个全面和综合的管理理论。

    (3) 在学院和大学中开设管理课程的思想。

    第四章 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  韦伯提出的“理想的官僚制”理论是行政学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为此,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  韦伯现代理论的核心是官僚制理论,他认为行政管理体系向官僚科层制发展的程度,给现代化政府提供了决定性的尺度。

    3、  官僚制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经济为前提。

    4、  韦伯认为,货币经济对于官僚制产生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  韦伯发现,官僚制的行政管理职能发生在属于法理型统治的理性国家。

    6、  官僚制主要是指在知识的基础上,以行政效率为目标的一种科学、理性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7、  官僚等级制的显著特点是专业分工。

    8、  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个人的主观因素。

    9、  现代官僚制区别于传统家长制与世袭制的重要特征是训练有素、专业精深的行政官员。

    10、 理想的官僚体制是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11、 等级结构体系是完全按照专业化的标准加以确定的。

    12、 传统统治最为普遍的形式是世袭制。

    13、 个人魅力统治是一种以人格取向的权威,法理型统治则是一种制度取向的权威。

    二、  名词解释

    1、 官僚制:就是建立于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是一种理性地设计出来的,以协调众多个人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管理工作,实现以组织目标为功能的合理等级制组织。

    2、 传统型统治:如果一种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历史就存在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这样的,那么这种统治就是传统型的。

    3、 个人魅力型统治:个人魅力即“卡里斯马”,在这里用它来表示统治者的人格特征:“他被认为天分过人,具有超自然的或者超人的、或者特别非凡的、任何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质,或者被视为神灵差遣的,或者被视为楷模,因此为被视为领袖。它的合法性基础在于: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吸引追随者和信徒们的神力,以及后者对于前者自愿的服从和虔诚的信仰。

    4、  常规化:个人魅力型统治的结果是:权力要么转变为一种更为传统的类型,要么开始呈现官僚政治的特征。这些因素都促使产生于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过程中的卡里斯马型统治向其他形式转化,这就是韦伯所称的“常规化”问题。

    三、  简答题

    1、 简述官僚制的特征及评价?

    特征:(1)等级制

    (2)专业分工#p#分页标题#e#

    (3)行政管理档案系统原则

    (4)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

    (5)专业培训

    (6)采用固定的薪金及按照资历、政绩晋升

    评价:

    优点:

    (1)组织的严密性

    (2)管理的非人格化

    (3)技术的稿效率

    (4)统治的知识化

    缺点(负面功能):

    (1)  官僚组织体系庞大、行动缓慢,容易造成组织效率低下

    (2)  官僚制与官僚主义密切相连,具有官僚主义的种种弊端。

    (3)  现代官僚制同样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它不断使人的本质发生异化

    2、 法理型权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1) 传统型统治的管理一切均按照惯例、习俗行事,但是缺乏效率

    (2) 个人魅力型统治的管理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它纯粹依靠信仰和感情而否定理性

    (3)  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即“官僚制”则是以法理型权威为基础,行政人员的公物行为必须按照理性原则进行,必须合理、合法,不允许带有任何偏见和私人感情,对所有人都平等看待,而不管他们的社会等级和个人身份。简言之,它要求人们服从的不是作为个人的管理者,而是作为一种非人格化的秩序和规范。

    (4)  因此,法理型权威能够充分保持行政管理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率,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大规模组织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五章 古立克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古立克在1935-1937年,和厄威克合作编辑出版了《行政科学论文集》。该书是美国行政科学发展过程一个重要标志。

    2、 结合的要素之一是把组织内部类似的任务组合起来。

    3、 古立克将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如何具体安排工作归纳为四个途径:目的、过程、人员和地点。

    4、 领导是通过权威进行协调的关键。

    5、 市政研究局成立于1906年,当年领导班子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经济和效率,同时也注意如何教育民众,建立一个负责的、对新问题能及时作出反应的政府。

    6、 古立克把市政研究局称作为效率运动的“发电厂和思想库”。

    7、 市政研究局达到效率的目的,靠的是两条:一是政府的调查报告;二是公务员培训学校。

    8、 古立克本人的主要兴趣在三方面:公共财政、人事管理和大都会政府。

    9、 大都会政府怎么去管,古立克始终认为,一要按照职能的各个方面把责任下放给各级政府,二是要依靠那些和具体问题直接打交道的最小的政府单位。

    10、  古立克认为,都市问题最终解决办法必须是各级政府共同行动。这个共同行动既包括联邦政府的参与和总统的领导,也要求每一级政府都认真地处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务。

    11、  古立克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理论,在学术和行政部门的杰出贡献证明了他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元老”是当之无愧的。

    二、  名词解释

    1、 由下而上:古立克注意组织内部的分工和组合,并称之为“由下而上”的作法,这种作法强调了同一性的原则,但是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忽视了控制和协调的必要性。#p#分页标题#e#

    2、 由上而下:其着眼点在控制和协调,实施这种作法,主要靠二条:一是建立一个权威结构;二是突出组织的目的。

    3、 正面职业终身制:提拔新人,开诚布公,严格要求,公正对待。换句话说,政府工作人员要从年轻人里面挑选,从基层见习干起,逐步熟悉业务。与此同时,把不称职、不胜任的人员果断淘汰。

    4、 POSDCORB:古立克将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概括为如今广为流传的“八字方针”,由英文的八个字母(POSDCORB)代表着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执行的七项重要功能,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协调、汇报、预算。

    三、 简答题

    1、 简述政府的作用?

    (1)  在古立克看来,政府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手段,使往往自私自利、独断专行的人有可能和睦共处、携手合作。

    (2) 政府的运作是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而对人们的行为加以控制。

    (3)  政府的行为是为了提供合作性的社区服务,也就是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可以更好、更经济、更令人满意地完成的活动。

    2、 行政改革的原则?

    (1) 相关的工作应安排在同一单位。

    (2) 精简部门,多余重叠的机构或予以取消,或予以合并。

    (3)  各具体单位实现一元化领导,由有能力、懂技术、富经验、敢挑担的人掌舵。

    (4)  有责有权,权责相当。

    (5) 一把手要指定专人负责整个部门的工作鉴定。

    (6)   整个部门的每项职能都要指派专人具体负责。

    (7)   削减民选官员的人数

    (8)  各种理事会、委员会只有准立法、准司法的职能,不宜介入行政工作

    (9)  整个部门的所有行政工作必须置于一元化的行政首长领导之下。

    (10)  行政首长必须有权任命、解雇和指挥属下部门主管。

    (11)   行政首长必须有一套研究班子,负责总结汇报,以及探索新的路子。

    简言之,行政部门应该融合成一个整体,组建坚强、能干的行政领导班子,并配备一位有职有权、能够监督行政全过程的首席行政官。

    3、市政研究局称为“效率运动的发电厂和思想库”的目的是什么?

    (1)  使政府管理更加经济有效

    (2)  推行科学管理

    (3) 有建设性地提高政府的透明度

    (4)  收集、分类、解析,并公布所有事实

    第六章 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管理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新古典时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20世纪3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研究的显著特点是对人尤其是团体的人以及行为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福莱特、巴纳德、西蒙、里格斯、麦格雷戈、林德布洛姆、威尔达夫斯基。

    2、  这一时期研究从组织的静态描述转向了研究动态的组织过程;在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研究从规范方法转向了实证方法。

    3、  福莱特的处女作是在1986年问世的《众议院议长》。

    4、  福莱特的第二本著作是《新国度》,在1918年发表,书中她提出了群体动力的新概念。#p#分页标题#e#

    5、  福莱特的第三本著作是《创造性的经验》,在1924年问世的,全书的中心思想是群体动力。

    6、  群体过程的核心是创造。福莱特认为,群体过程受到两大原则的影响:即“互相渗透定律”和“整体学说”。

    7、  福莱特认为,解决社会冲突主要有三个途径,即一方占据上风、互相妥协、整合。她一再推崇的办法是整合。

    8、  福莱特认为,达到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圆环形的反应过程。

    9、  圆环形反应包括思想和活动的互相渗透,并导致互相的结合。

    10、  整合具体表现是达成共识,是来自经验的聚合。

    11、 福莱特认为,权力就是指成事的能力,控制指针对某一特定目标的权力运用。

    12、 福莱特认为,国家是群体过程的逻辑延伸,是社会生活的最高表现。

    13、 福莱特认为,真正的民主概念包括大众的实质参与和联邦制的政治结构。

    14、 福莱特早年注重研究的是人事关系和群体过程,后期研究的是工业组织。

    15、 福莱特对企业组织情有独钟,主要原因有:第一,她和几位著名企业家关系良好;第二,她觉得企业环境可以为她想做的分析提供一些有趣的原始素材;第三,更重要的是,在她看来,企业组织是一种执行重大社会功能的社会性机构。

    16、 福莱特认为,企业不只是牟取利润,而是开辟了新的人事关系。

    17、 福莱特认为,只有协调恰当,才能有控制有权威,而不是靠控制靠权威才能实现协调。

    18、 福莱特认为,权威职能隶属于有知识有经验的人。

    19、 福莱特把领导分为三类:职位领导、个人领导和功能领导。

    20、 福莱特认为,领导应当有三大功能:协调、决定目标,以及预测。

    21、 福莱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你加上我”和“我加上你”之间的反应。

    二、 名词解释

    1、  群体:群体不是单纯的一群人或者一个组织成员的简单组合。群体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可以改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促成群体的成员间的互相配合、和睦共处。

    2、  互相渗透定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接触会造成分歧的综合,从而使他们之间的结合出现新的形式,这时群体的成员实际上就成为彼此互相影响的调整力。

    3、  整体学说:指对一个整体的了解仅仅靠对其组成部分的分析是不行的,因为这个整体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接触,有其本身的动力。

    4、  圆环形反应:包括思想和活动的互相渗透,并导致互相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则是通过我们各自从别人那里“唤出”某些东西即通过所谓的“唤起”过程来实现的。

    5、  个性:是一种在整体钟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

    6、  自由:在福莱特看来,自由是社会性的,是“个性的和谐而自在的发挥”。

    7、  改造权力:就是变“踞人之上的权力”为“与人共享”的权力。

    8、  增加权力:就是借助群体的力量,尽可能地满足更多的个人需求,从而使整体获得更多的权力。

    9、  邻里群体: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群体之中,福莱特认为,最基本的社会群体是邻里群体。正是这些邻里群体使人们能够经常互相接触,促成他们间的相识,进而增进彼此间的日趋了解。#p#分页标题#e#

    10、 情况定律:指的是当周围的变化和反应互相交织,不断出现时,针对这些情况必然出现的敏感能力。

    11、 功能权力:工人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和他的本职功能相关的控制权。

    第七章 梅奥的社会人管理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梅奥在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的问题》,主要研究了霍桑实验。

    2、  1945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3、  1947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的政治问题》。

    4、  梅奥早期主要关注一般的社会、政治和哲学问题,中期从事一些科学调查,他的天才在于激发研究小组的的智力,并对小组的活动加以整合。

    5、  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创了一个新的人际关系学派的先河。

    6、  梅奥认为,巴纳德所提出的组织必须“有效率”和“有效益”,实际上是提出了现代社会普遍适用的准则。也就是说,任何组织必须能在两方面满足其成员的愿望:一是他们的物质要求;二是在完成多种社会职能钟实现积极的合作和协调。

    7、  梅奥第一次实证研究是在费城纺织厂进行的,这次研究彻底否定了认为只有私利才是激励和推动人工作的全部动力的假设。

    8、  梅奥的霍桑实验是在1927至1932年进行的,这一实验因其“社会人”的假设,对非正式组织的揭示以及对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而载入史册。

    9、  梅奥进行直接观察的最后历程是研究缺勤和流动率,在南加州飞机制造业进行的。

    10、  梅奥发现,缺勤率和流动率是形成工作“团队”的一种功能。

    11、  梅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领导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三个主要内容:掌握科技知识、系统化的指挥能力、组织社会合作和协调的本领。他认为,涉及管理核心部分的是组织社会合作和协调,也表面了梅奥的远见。

    二、    名词解释

    1、  群氓假设:由李嘉图提出这一说法。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每一个人都按着能达到自我保存和实现自我利益的方式行事,每一个人都尽力按逻辑进行思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

    2、  霍桑实验:霍桑是西方电器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家工厂的名字,这一试验从1927年至1932年,历时五载。这一试验因其“社会人”的假设,对非正式组织的揭示以及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而载入史册。由梅奥主持该实验。

    三、    简答题

    1、 泰罗的科学管理与梅奥的霍桑实验的比较?

    两人分别代表了解决工业问题的两种主要方法。

    (1)    两人载目标方面的高度相似性。两人都看到了工人和管理当局之间的冲突,并把更多的责任归于管理当局;两人都追求工人与管理当局的和谐或利益相关,泰罗是通过一种精神革命,而梅奥是通过人群协作。

    (2)    两人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却大不相同。

    第一,   泰罗所注意的中心是个别工人,而梅奥主义者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作为团体成员的工人身上。

    第二,   泰罗对人际关系不大注意,而梅奥则很关心。

    第三,   泰罗认为物质工作环境是影响生产率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梅奥则认为社会环境才是主要的。#p#分页标题#e#

    第四,  泰罗认为,只要有机会,人们就会追求最大的经济报酬;而梅奥主义者则把金钱的诱惑放在次要地位,强调团体成员的地位。

    2、 对梅奥的霍桑实验的评价?(贡献、批评)

    (1)       霍桑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

    首先,它以扎实的的调查和分析指明了人的“社会性”特征,这在对人的假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次,社会系统观点的提出开拓了对组织研究的视野。

    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领导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通过职工的满足度,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       对梅奥的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以及霍桑实验的批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梅奥出于工作场所中的各种利益的自然和谐的假设,不遣余力地去追求自发的合作,而没有认识到社会冲突的不可避免性。

    b、  在梅奥看到冲突的地方,他把它归之为工人的感情态度,而非客观的工作和社会条件。

    c、  霍桑实验的特征在于“大错和不完整”

    第八章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巴纳德是新古典时期的一位重要的组织理论家。他在组织理论上所作的一系列独创性的工作至今被认为是组织理论的典范。

    2、  巴纳德独创性的工作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的著作中。

    3、  巴纳德把自己的主要贡献归结为“结构性”概念和“动态性”概念。

    4、  结构性概念包括个人、协作体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复合性正式组织。

    5、  巴纳德认为,个人干不了的事情,两个人一起干,因而协作就产生了,组织也随之产生。

    6、  在巴纳德看来,组织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合作性的努力。

    7、  巴纳德认为,只有当一个协作体系的目的实现时,这种协作才是有效的。

    8、  巴纳德认为,协作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的动机而组成的。

    9、  协作努力的有效性与协作体系目的有关,效力与个人动机的满足有关,协作体系的效力是体系成员个人的效力的总和。

    10、  效力与平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或是改变成员的个人动机,或是把生产成果分配给个人。

    11、  效力是满足的交换。协作的过程包含满足的交换工程。

    12、  协作的持续取决于协作的有效性和协作的效力。

    13、  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要素有三个:协作的意愿、目的、信息交流。

    14、  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非正式组织。

    15、  巴纳德从正面肯定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它的凝聚力作用。但是他忽略了非正式组织对政治组织来说所具有的消极一面。

    16、  复合性政治组织主要有四个特征:系统性、非人格化、专业化、含有非正式组织。

    17、  巴纳德感到目标是专业化的首要方面。

    18、  组织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回报的动态平衡、权威、以及沟通和决策过程。#p#分页标题#e#

    19、  构成组织力量的人的努力和贡献是由诱因引起的,自我保存和自我满足的利己动机是支配的力量。

    20、  刺激与个人动机有关,巴纳德把引诱分成特殊的和一般的两类。

    21、  说服的含义包括三种形式:形成一种强制状态;引诱合法化;动机灌输。

    22、  最重要的说服方法是动机的灌输。

    23、  刺激系统的另一方面是地位系统。

    24、  巴纳德认为,只有当权威被接受,它才是有效的。

    25、  巴纳德看来,组织中的决策与组织的目的有关。

    26、  组织决策中,采用的过程取决于三个因素:决策的目标、决策所需的速度、决策者所得信息的质量。

    27、  巴纳德指出,管理者具有三种功能:提供一种信息交流系统;促成必要的个人努力;提出和确定组织目标。

    28、  巴纳德认为,领导者具有五大特点:有活力、坚忍、有决断力、说服力和责任性、以及智慧。

    29、  巴纳德认为,责任性对领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责任性来自现有的道德准则。

    30、  巴纳德认为,管理者的责任主要是形成组织目标。

    二、    名词解释

    1、  协作:就是一种克服由物理环境或人的生物特征所强加的一些限制的手段。

    2、  净满足:是指每个成员在协作体系中所得到的大于所投入的那部分。

    3、  非正式组织:巴纳德将非正式组织描述为暂时的、无结构形式、涉及那些没有任何具体联系而发生的互动。用他的话来说,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

    4、  均衡理论:在组织提供的诱因和个人为之作出贡献之间维持一种均衡。

    三、    简答题

    1、 简述复合性正式组织的含义?

    巴纳德认为,这一组织来自简单的正式组织增长需要创造新的单位,但总的目标是作为复合性组织中统一的因素起作用的。复合性正式组织的特征包括以下4个方面:系统性;非人格化;专业化;含有非正式组织。

    2、 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1)  信息交流

    (2)  通过调节人们的贡献意愿和稳定客观的权威来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3)  维持人们的个人人格、自尊心和独立的选择,而这是正式组织运作所必需的。

    3、 简述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贡献?

    (1)  他用社会系统观点对组织的考察

    (2)  他的通过引诱或刺激在组织中维持组织和人之间的均衡

    (3)  他的权威来自接受的思想

    (4)  他的效力-效率两分法企图把经常发生冲突的组织目标和努力的经济需求同个人的目标和满足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思想

    (5)  他对正式组织的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以及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入

    (6)  他对经理人员责任的明晰阐述

    第九章 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p#分页标题#e#

    1、  西蒙在1978年荣获最高奖,获奖的名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表彰他对经济决策研究所作的贡献。

    2、  西蒙第一本著作是《管理行为》,书中包含的思想有许多来自制度学派的经济学。

    3、  在西蒙的兴趣中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关注人的决策,他一生的研究是对梦寐以求的“决策真理”的追求。

    4、  在西蒙的论文集《人的各种模式中》,他把决策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因素格式化。

    5、  《管理决策的新科学》旨在探讨计算机对组织决策的影响。

    6、  西蒙把决策前提作为其分析的单位,他认为行政或管理就是决策。

    7、  他用“事实-价值”两分法取代行政学中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

    8、  西蒙对决策的分析首先建立在他提出的一种新的决策人的模式上,他把这一模式称为“满意人”模式。

    9、  人为什么要参加组织,西蒙采用了巴纳德的基本框架。

    10、  西蒙将引诱-贡献功利性称作为引诱-贡献功利量表。

    11、  在西蒙看来,提供决策前提的首要责任在等级制。

    12、  效率标准是组织决策的标准,间接地也是等级控制的手段。

    13、  对组织决策的理性来说,西蒙主要关心的对象之一是目标转移现象。

    14、  目标的转移也可能来自决策过程中使用的价值指标。

    二、    名词解释

    1、 满意人决策:决策者由于受知识和分析能力的限制,因而总是接受一些就其向往的程度来说只是满意或充分的选择。

    2、 “形式推动”搜索:在问题领域搜索时,决策者可能采用任何这样一个新的战略:只要有一个标准的反应(惯例),搜索就很少或不存在,决策者只需要简单地使用惯例即可。如惯例不能适用,搜索就会被标准化,并建立在记忆中储存的计算相关行动的形式和规则上,西蒙称之为“形式推动”的搜索。

    3、 刺激推动的搜索:它使用看得见的排队来决定先后行动。

    4、 目标推动的搜索:它采用一个目标和亚目标结构来决定先后的行动。

    5、 程序性决策:当决策刺激重复出现,组织已确立了一种对付这一状况的确定的程序后,程序性决策就发生了。这一程序体现在西蒙所说的决定对一个任务的反应次序的“运作程序”中。运作程序因其程度不同而异。组织惯例对运作程序来说是最具体的,决定是参照已通过的实践而非对可供方案的优点的考虑而作出的。

    6、 非程序性决策:是对新的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存在结构性,因而非程序性决策需要一些搜索活动,这一搜索将遵循可预测的和规定的形式。

    三、    简答题

    1、 简述个人决策的过程?

    (1)  个人决策的第一个基本因素是来自决策环境的刺激

    (2)  个人决策的第二个基本因素是记忆

    (3)  个人决策的第三个基本因素是习惯

    (4)  个人决策接下来的便是对问题的分析

    (5)  在界定了问题空间后,决策者开始扫描这一空间,以搜索有用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6)  个人决策的最后一步是选择#p#分页标题#e#

    2、 简述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的相同点?

    (1)  从西蒙称之的“情境界定”出发,这是一个现实模式的简化,用来减少实际决策环境的复杂性。

    (2)  采用某些手段-目的形式将具体的行动与组织最终目标联系起来。

    (3)  决定(问题)被分解或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并分配给组织的亚结构。

    (4)  在选择方案时总是以“满意”而非最佳作为标准。

    (5)  决策过程很可能包括了一种不确定的吸收性。

    (6)  组织中的决策是惯例性的,惯例性程序从程序性决策中的具体的反应到非程序性决策中的惯例性的搜索过程。

    3、 简述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的不同点?

    第十章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里格斯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行政生态学、比较行政学和发展行政学的创始人。

    2、   高斯在1936年发表了《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惯例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在1947年又发表了《政府生态学》,强调了外部生态因素对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3、   里格斯在1957年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在1961年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他从比较的角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行政问题,从而创立了以生态学方法研究行政管理的新的行政理论体系,使行政生态学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并在行政学领域发生重要影响。

    4、   里格斯将传统的农业社会称为融合型,工业社会称为衍射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称为棱柱型。

    5、   在分析融合模型时,里格斯选择了革命前的泰国和古代中国为例,他认为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互惠——重配”结构。

    6、   在融合模式中,家庭发生的作用是很大的,而社团则微不足道。

    7、   里格斯认为,传统的社会是多元化社会。

    8、   在传统社会中,整个行政系统对专制统治者负责,而不向人民负责。行政的权威不是来自于人民高度的认同感,而是来自武力的强制。

    9、   衍射模型以美国为例,经济结构表现为“市场——企业”经济结构。

    10、    在棱柱模型中,以菲律宾为例。

    11、    按照里格斯的看法,棱柱社会有三个重要的独特的特征,即:异质性、形式主义和重叠性。

    12、    衍射社会形式上的分化结构与融合社会未分化的结构和平共处的程度是指重叠性。

    13、    里格斯在讨论了棱柱模型特征后,又重点论述了棱柱社会中的变革问题,从而提出了他的发展行政思想。

    14、    里格斯把分化和综合看作是发展过程中两个关键性的因素。

    15、    里格斯认为,在任何国家,分化的程度依赖于技术的和非技术的因素。技术发展越快,分化的程度就越高。

    16、    分化和综合的统一,意味着变革社会行政发展的实现。

    二、    名词解释#p#分页标题#e#

    1、 融合型行政: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混沌未分的,没有明确、细致的社会分工,与之相适应,行政行为与立法、司法、战争、经济等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的,更谈不上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因而行政效率极为低下。里格斯把这种类型的行政称为“融合型行政”。

    2、 衍射型行政:白光经过棱柱体的折射后,衍射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这如同现代工业化社会,整个社会有着明确的、细致的分工,故政府职能也是明确的,有着分工极细的行政机构,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行政职能,各司其职、互不混杂,讲求的是行政的效率与科学性,里格斯称之为“衍射型行政”。

    3、 棱柱型行政:介于传统农业社会与现代工业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是过渡社会,由于其过渡性,故既保持着传统社会的一些特征,又具有现代社会的一些因素,新旧并存。在行政方面,行政行为已逐渐与其他社会行为分化开来,但还未完全分化;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经设立,但还不能正常运作,功能很有限;行政过程仍然受着家庭、家族等各种传统势力的制约,因而行政效率低下。这种情形,就如同光在棱柱中的折射过程,既具有融合的白光的特性,又具有衍射光的因素,故里格斯将此类型行政称为“棱柱型行政”。

    4、 分化:每一种功能都具有为执行它而设立相应的、专门的机构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

    5、 综合:指一个机构连接、联合、配合、协调各种专门角色的机制。

    6、 渗透:是指一个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能力。

    7、 参与:是指对法律的接受能力以及帮助执行政府制定法律和政策的愿望。

    三、    简答题

    1、     简述影响行政生态的要素?

    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是各种各样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五个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和政治构架。

    (1)经济要素是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第一位要素,一个国家的行政模式,基本上是由该国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2)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各种社会组织,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自然团体;一类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结成的人为团体。

    (3)沟通网包括社会的文化水平、使用语言的状况、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及通讯和交通的状况等使整个社会互相“沟通”的手段,它对该国的公共行政也发生重要影响。

    (4)符号系统指包括政治神话、政治法则、政治典章在内的一整套政治符号系统。

    (5)政治构架指政治与行政应是相对分离的,政治是决定政策的过程,行政是执行政策的过程。

    2、     简述棱柱社会的特征?

    (1)社会的经济结构是“集市——有限市场”型。

    (2)在棱柱社会,家族福利、裙带关系和偏袒在分配各种行政职务、履行行政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社会沟通的渠道比传统社会畅通,但比现代社会的同化性程度低。

    (4)政治符号系统比较复杂,传统社会的符号系统和现代社会的符号系统并存,主流的符号系统和支流的符号系统并存。

    (5)社会的政治构架表现为政治权利与行政权力的分离未完成,甚至合为一体。

    按照里格斯的看法,棱柱社会还有三个重要的独特的特征,即:异质性、形式主义和重叠性。#p#分页标题#e#

    3、     里格斯生态理论的影响?

    生态理论强调行政和它的环境的相互作用。里格斯的生态方法涉及到了较广泛的领域,并采用了行政系统的整合方法。

    (1)  他的方法和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发展中国家的行政进程。

    (2)  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为分析、理解发展中国家行政系统提供了一个机会。

    (3)  它有助于我们深入进行建立在生态的方法基础上的研究。

    (4)  可以加深我们对过渡社会中有关公共行政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

    里格斯的行政理论也存在许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  里格斯的行政理论模型源于西方国家,主要是起源于美国,因而里格斯的行政理论坐标是西方。

    (2)  里格斯的生态环境分析显然缺乏完整性。

    (3)  里格斯自由、随便地创造了新的术语来解释他的思想,他也给许多已经在使用着的术语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第十一章 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麦格雷戈的经典著作是《企业有人性的一面》,在1960年发表。书中提倡对组织管理采取一种新的注重人性的态度。

    2、  麦格雷戈对X理论的批判是以马斯洛发明的人的需求层次论为依据的。

    3、  麦格雷戈认为,领导并不是归某个个人所有的属性,而是许多变量综合而成的一种关系。

    4、  麦格雷戈认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能够互相信任,主管人员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5、  管理阶层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组织的要求来利用人的能力,麦格雷戈把它称作为“X理论”。

    6、  麦格雷戈的新理论是Y理论。

    7、  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是依靠外界来控制人的行为,而Y理论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引导。

    8、  麦格雷戈的许多著作、教学和咨询有利地促进了今天称之为“组织发展”的新领域的成长。

    二、  名词解释

    1、      X理论:实质上就是那些主张权利至上、作风专制的领导的指导思想。在他们看来,第一,人生来厌恶工作,干活越少越好;第二,人必须要有人控制,有人指挥,有人施加压力,才能做好本职工作;第三,人总是想回避责任。

    2、      Y理论:认为第一,工作就像休息和娱乐一样的自然;第二,人懂得自我导向、自我控制,已达到他们承诺要达到的目标;第三,人愿意承诺是因为知道做出成绩就会获奖;第四,只要环境合适,人就会主动承担责任,在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创意的办法。

    三、简答题:比较X理论和Y理论的管理模式

    1、管理策略是以管理人的世界观为基础的。“X理论”所主张的观点必然导致专制的管理方式,将工人们的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统统置之不顾。换句话说,是“X理论”所主张的观点指导着管理的方式方法,而这样的管理方式方法必然会造就出缺乏积极性、创造性的员工。

    2、“Y理论”对人持完全不同的看法。它有助于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它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潜力,都能够有效的适应环境。“Y理论”指导下的管理方式方法必然造就出表现完全不同的员工。#p#分页标题#e#

    第十二章 林德布洛姆的公共决策的渐进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公共政策的分析的创始人是林德布洛姆。

    2、  林德布洛姆首次提出政策分析是在1958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

    3、  林德布洛姆将理性决策模式称为决策的“合理全面的方式和根本方法”,我们且称之为为根本方法。将渐进决策模式称为分支方法。

    4、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最早形成于1953年。

    5、  纲要式方法实际上就是理性模式。

    6、  林德布洛姆认为,与其问政策是谁制定的,不如问决策是怎么产生的。

    7、  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互动的政策制定方法和分析方法。

    8、  在决策的互动过程中,有三个层面值得注意:(1)直接决策者之间;(2)直接决策者与代表社会多种利益的利益集团;(3)企业在互动中的作用。

    9、 在企业的政治互动过程中,林德布洛姆认为有两种控制公共政策的过程:选举控制、企业控制。

    10、   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受到道尔教授、埃佐尼两位学者的批评。

    二、   名词解释

    1、  渐进决策:在各方互动的基础上,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来作决定,并最终为各方所接受,林德布洛姆称之为“渐进主义”。

    2、  模式一:“纲要式”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理性模式,即全面研究可能的行动方案及其结果,根据自己的价值来评值这些可能的结果,并最终在各种选择中选出一种最佳决定。林德布洛姆把“纲要式”决策称之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一。

    3、  模式二:林德布洛姆将互相调试的渐进方法称为模式二。

    4、  综视决策模式:埃佐尼认为,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都不是纯粹的模式,他把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并创造出他的“综视决策模式”。

    三、   简答题

    1、 简述渐进决策的特征?

    (1)  它是“渐进的”。

    (2)  它是“不全面的”。

    (3)  分支方法要求运用“连续比较”。

    (4)  实际的决策不过是要从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达到“满足”标准,而不是要从中获得“最佳方案”。

    (5)  进行折衷的政治艺术是决策方法的一个主要部分。

    2、 渐进决策的优点?

    (1) 它集中于现有政策稍有不同或有限方法上不同的政策,而不是完全重新评价决策。

    (2) 限定于比较的选择和推断,从而简化决策过程。

    (3) 不坚持问题的解决必须“正确”或“合乎道德”,只要求管用、可行,是各利益集团一致的结果就行。

    (4) 处理正要解决的现有问题,而不是制造可能“范围广大的社会政策幻影”。

    3、 林德布洛姆是如何指出根本方法的错误的?

    (1)   行政官员在决策时可利用的时间和资料都是无限的。林德布洛姆认为,它假设了根本不存在知识能力和情报资料,而如果我们考虑到可以用于一项政策问题的时间和财力实际上总是有限的,它作为一种制定政策的方法就更为荒谬。#p#分页标题#e#

    (2)   根本方法认为可以找到与决策问题相关各方一致同意的明确的价值因素。林德布洛姆认为,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多种力量(如国会、利益集团、政府机构、参与者等)对一些问题通常抱有不同的看法。

    (3)   目的与手段分离。根本方法认为这两者是截然分开的,而林德布洛姆认为,实际上目的和手段两者是相连的。

    (4)   与第三个错误相关的是对最佳政策的检验。根本方法认为,在价值标准和目标方面的一致是检验最佳政策的标准。而在林德布洛姆看来,并不存在这种检验标准,因为既然没有目标上取得一致意见,也就没有“正确”的标准。

    4、 在进行非正式合作时,通常遵循哪些行事规则?

    (1)  最主要和最普通的是互惠规则。

    (2)  尊重其他议员的合法权利。

    (3)  立场改变预先通知。

    (4)  公开反对,即不隐瞒自己的反对意见。

    (5)  和解,乐于妥协,不求全责备,能过得去就接受。

    5、 利益集团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1)  首先表现在它的这种表达偏爱和见解的作用。

    (2)  利益集团发挥着一种研究和参谋的作用。

    (3)  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作用,迫使政府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利益集团的压力的影响。

    6、  企业在决策中的优势?

    (1)  极其雄厚的资金来源。

    (2)  完备的组织结构。

    (3)  特殊的接近政府官员的渠道。

    第十三章 威尔达夫斯基的机构与行政预算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  威尔达夫斯基的信念是公共行政是政治的继续,外交是使用略为不同的武器的战争。

    2、  威尔达夫斯基在1964年出版了《预算过程的政治》。

    3、  威尔达夫斯基说过一句名言,预算就是预测,预算就是把财政资源转化为人类的目标。他还认为,预算实际上就成了分配资源的一个手段。

    4、  威尔达夫斯基认为,预算提案是一种战略,因此预算成为互通信息、收取回馈的交流网络。

    5、  威尔达夫斯基认为进行预算有三条基本的方法:一是简单明了;二是循序渐进;三是注意预算参与者的期望。

    6、  行政部门究竟要求多少拨款才合适,威尔达夫斯基提议的第一条要领是:切忌操之过急,一开口就讨大钱;第二条要领是:可以多要一点,但不可要的太多。

    7、  威尔达夫斯基注意到,众议院拨款委员会独立小组一条广为尊重的原则是互惠互利。

    二、名词解释

    预算:就是设法把预算文件上说的话、标的数字和人们今后的行为之间的联系一一地具体化。

    三、   简答题

    1、 简述循序渐进是预算过程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项手段?

    威尔达夫斯基指出,任何预算都不会全盘的评定现有项目的价值,并和所有可能的方案一一比较。通常新一年的预算都是以去年的预算为基准,略作增减。所以说,任何预算,其最大的组成部分实际上都是以往一些决定的结果,留给预算官员的活动余地相当狭隘。#p#分页标题#e#

    2、 简述预算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

    预算和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可谓千丝万缕。这一事实也意味着:在不触动政治过程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对预算过程做出任何重要的改变的。反过来看,如果预算改革终于成功的导致了新的不同的预算决定,这必然意味着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对比已经旧貌换新颜了。

    预算和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这一事实还意味着:如果不考虑清楚哪一方会因之而受益、受损,或者未能证明没有人受损,一个预算是绝不能标榜为较好的预算的。实际上,所谓较好的预算背后很可能就藏着一些秘而不宣的政策目的。

    只有当对有关预算的理论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各自的政治体制下的现有状况有所认识,才可以避免出现重大改革的提案缺乏根据的可悲局面。

    威尔达夫斯基认为,研究预算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研究政治。不但预算离不开政治,而且研究预算也有利于对政治的了解。

    第十四章 沃尔多的折衷的行政观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西方政府进入较全面的改革过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人们称为“新公共管理”。

    2、   这一时期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有布坎南、诺思、卡斯特、沃尔多和凯登。

    3、   新公共管理时期,研究的特点在于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公共行政问题,这一时期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政府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手段。在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逐渐地从实证方法转向理性选择方法。

    4、   沃尔多的成名作是《行政国家》。

    5、   沃尔多折衷的行政观包括公共行政学古典学派、论公共行政、论行政道德、论行政教育。

    6、   沃尔多对古典学派的评价是好坏参半。

    7、   沃尔多把公共行政定义为应用于国家事务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8、   沃尔多认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公共的含义。

    9、   美国国会在1883年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从此美国公共行政走上了功绩制的轨道。

    10、    对行政道德的意见比较一致,主要是以功绩制取代政治分肥制。

    11、    沃尔多将美国政府工作人员应尽的义务列成了一份表,在相当的程度上体现了大公小私、先公后私的想法。

    12、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能称得上公共行政教育专家的是沃尔多。

    13、    沃尔多认为,道德和价值应该是公共行政课程的核心。

    14、    课程的首要目的,一是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二是为学生日后服务公众预作准备,其次才是为训练他们学术研究的能力。

    15、    沃尔多认为,公共行政硕士课程,应该加设更多的法律和历史课,行政道德课应该定位必修课,有关美国民主机构的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   名词解释

    1、   三人条例:每招聘一个新人必须先邀请三个最有资格的申请人面试再作决定。

    2、   公共:沃尔多认为,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到公共这个词往往是和政府、国家等概念连用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在提到公共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什么样的活动或者功能才属于公共的范畴。#p#分页标题#e#

    3、   行政:是人类具有高度理性的合作性的一种努力。

    4、   公共行政:沃尔多认为,公共行政是应用于国家事务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三、   简答题、论述题

    试述沃尔多对公共行政教育的贡献?

    沃尔多对公共行政教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先看看他在教育法方面的贡献。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和一种教学形式,沃尔多常常使用“成对选择”法。

    案例分析是沃尔多对公共行政教育的又一贡献。

    对于公共行政硕士课程内容的设置,沃尔多也作了许多有益的贡献。

    第十五章 卡斯特的系统权变行政组织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美国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卡斯特。

    2、  卡斯特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与罗森茨韦克一起提出了管理的“权变理论”。

    3、  卡斯特认为,系统方法是理解组织、组织理论的关键。

    4、  权变观最终的目的在于提出最适宜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

    5、  卡斯特将组织和管理思想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传统观念;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革命;现代系统与权变理论的发展。

    6、  卡斯特认为,组织是由系统构成的,构成组织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整体性。

    7、     一定社会中,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包括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经济特征。

    8、  在组织内部六个分系统中,较为重要的是目标与价值分系统。

    9、  在解决价值问题时,应该从五个层次来考虑: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工作环境各要素的价值观;文化价值观。

    10、  一个组织目标的确定,往往受到三个方面的力量的影响,即来自社会环境、组织本身和组织内部成员的影响。

    11、  组织结构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2、  在组织中,职责、职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是重要的。

    13、  组织必须对其成员分派职责,其中委派是一个重要原则。

    14、  组织控制是以委派为基础的。

    15、  组织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

    16、  在稳定机械式组织里,影响模式是等级制的。

    17、  在适应有机式组织中,影响模式较多样化。

    18、 卡斯特从两个方面考察了组织中的管理分系统:一是管理分系统的结构层次;二是管理分系统的基本职能。

    19、  从结构层次看,管理系统分为作业分系统、协调分系统、战略分系统三个层次。

    20、  从基本职能看,管理系统分为决策、计划和控制职能。

    21、  卡斯特认为,组织有计划的变革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效益、效率和组织成员的满意感。

    22、  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抵消性力量的阻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改革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以及需要对一些既得利益进行调整。二是人们对改革的目的、机制和后果可能产生错误的理解。#p#分页标题#e#

    二、   名词解释

    1、  系统管理理论:是对传统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各自偏颇的否定。

    2、  权变理论:这种理论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在企业管理中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随机应变。

    3、  环境超系统:

    4、  目标和价值分系统:

    5、  社会心理分系统:

    6、  管理分系统:

    三、   简答题

    1、 简述组织系统的特性?

    卡斯特认为,组织是由系统构成的,构成组织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整体性。

    (1)组织在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之中是个开放系统。开放系统在其本身与广泛的环境超系统之间的界限是可渗透的。

    组织系统的开放性还表现在它与社会超系统之间相互制约并时时进行能源、材料和信息的交换。一方面,任何组织都是社会超系统之下的一个子系统,它受着社会超系统各种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组织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部社会环境时时进行着能源、材料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在提出组织是一种开放系统之后,卡斯特特别强调开放系统的同等结果。他们指出同等结果是社会系统的重点特征。

    (2)卡斯特还强调了组织系统的整体性。在他看来,所有系统——自然的、生物的和社会的——都是由各相互有关的分系统所组成,整体不仅仅是各部分的总和,而且是系统本身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解释。

    2、 简述组织变革过程的环节?

    一是感知问题,即承认变革的必要性;

    二是问题的意义,包括目前的条件、期望的条件;

    三是解决问题,包括制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行动计划、确定改革成效的计量尺度;

    四是实施改革的行动步骤;

    五是组织更新,包括组织的反省、批评、跟踪监督等。

    第十六章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政府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是布坎南,由于他长期从事教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发展经济和政治决策的契约有独到的见解,因此被誉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

    2、  布坎南突出的理论贡献是把政治决策的分析和经济理论相结合。

    3、  布坎南创立公共选择理论的目的在于揭示“政府失败”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

    4、  公共选择理论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对政府决策行为的研究,使政府缺陷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以政治市场领域的和谐运转去弥补经济市场运转不足的目的。

    5、  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公共决策失误、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的扩张、政府的寻租活动四个方面。

    6、  寻租活动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使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所摆布。

    7、  寻租活动会导致“政府失败”,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扭曲。

    二、   名词解释

    1、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整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即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p#分页标题#e#

    2、  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偏差、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3、  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4、  需求显示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使所有参与集体选择的个体都有充分的激励,说出他对某一公共物品的真实需求状况,从而使投票者得到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最大限度的接近投票者的实际偏好结构。

    三、   简答题

    1、     公共选择理论是如何创立的?

    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经济学描绘了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制度能自动使社会资源有效地达到最优配置的完美世界。但是30年代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市场万能”的美妙幻想,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市场制度的缺陷,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凯恩斯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干预,特别是通过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市场经济运行。

    随着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增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布坎南等人创立公共选择理论,其目的正在于揭示“政府失败”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

    2、     简述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

    (1)  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2)  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

    (3)  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4)  选民的“短见效应”。

    (5)  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3、 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的原因?

    (1)  缺乏竞争性压力。

    (2)  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  缺乏监督信息

    4、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有何启示?

    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万能”的神话,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适度性和局限性问题。

    其次,要建立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与行政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再次,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理改革,引入市场因素。

    最后,加强政府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

    四、   论述题:如何来救治政府的失败?

    (一)   限制国家权力的增长

    (1)  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2)  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3)  进行宪制改革。

    (二)   减少福利国家的浪费

    (1)  财政立宪。

    (2)  税制选择。

    (3)  平衡预算。#p#分页标题#e#

    (4)  税收支出的限制。

    (5)  货币政策。

    第十七章 诺思的制度、国家与政府职能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诺思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主要的学术贡献是对制度与制度变迁问题的开创性研究,将国家理论与产权理论结合起来。

    2、  诺思认为,制度理论的框架一是产权理论,二石国家理论,三是意识形态理论。

    3、  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

    4、  宪法秩序和基本规章制度都是由国家供给的。

    5、  理解制度结构两个主要的基石是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

    6、  所谓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7、  国家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8、  把经济学理论引入国家问题分析是诺思关于国家理论的一个特色。

    9、  国家提供最基本的服务是博弈的基本规则。

    10、    诺思认为,制度的变迁和报酬的递增会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1、    一个社会的组织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酬的实现方式。

    12、    诺思认为,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组织状况极为深刻的影响着制度引起的报酬递增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度变迁的轨迹。

    二、    名词解释

    1、   制度:诺思认为,所谓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游戏规则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于它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换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2、   国家:诺思认为,国家是一种在某个特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3、   诺思悖论: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

    4、   路径闭锁:国家的目标时常是相互冲突的,也就是说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报酬递增要求不一致。有时政府追求自身报酬的结果是企业的大量破产和经济的严重衰退,也就是说政治组织的报酬递增以经济组织的报酬递增为代价,这时制度变迁陷入路径闭锁,而政府官僚机构成为经济不发展的重要根源。

    三、    简答题

    1、  简述国家在产权制度中形成的作用?

    (1)  国家凭借其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

    (2)  有利于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

    (3)  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还取决于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

    2、  诺思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家理论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把国家视为一种组织。

    (2)  揭示了国家与产权的内在联系。

    (3)  揭示了国家的内在矛盾。

    3、  从诺思的理论反观我国的改革实践?

    (1)  十几年改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国家推动的制度变迁过程。#p#分页标题#e#

    (2)  尤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高效率所有权结构尚未成形、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社会中,个人和团体创新成本之大足以扼杀所有发自他们的创新冲动。

    (3)  只有在国家的保护和推动下,才有可能实现创新成功。

    (4)  制度的变迁和创新不仅要实现国家收入最大化,而且要尽量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5)  在国家推动的制度创新中,不是再由国家管理一切,而是要逐步减少国家控制,把更多权力归还社会,激活个人和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排除政治对经济的非正常的消极干预。

    第十八章 凯登的行政理论

    一、   填空题、选择题

    1、  凯登对公共行政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  凯登认为,改革的关键是说服掌握政府机器的政府领导。

    3、  凯登认为,新的全球信息结构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后果是一种真正的全球经济的出现。

    4、  凯登认为,一个成功的公共行政人员,应该掌握并不断完善三个方面的技能:战略性的思考技能、催化性的领导技能、以及多文化的学习技能。

    5、  战略性思考技能就是立足本地、放眼世界。

    6、  凯登提出行政改革有改革和重塑两条路子可走。

    7、  凯登关于改革和重塑管齐下的提法明显的受渐进主义的影响。

    二、   名词解释

    1、重塑:政府部门或者是私人企业,通常都要不时地重新检查预定的目标、组织的结构;要改善本单位、本部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要重新认识对组织成员、对服务对象的责任。

    2、波纹效应:由于每一项新政策都必然和其他政策有关,出乎意料的后果越来越在所难免。一批新政策的出台,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却往往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凯登称之为“波纹效应”。

    三、   简答题

    1、   原有的行政改革策略越来越无效的原因何在?

    第一,   公共事务迅速膨胀,令政府领导人已经无法事必躬亲,面面兼顾。

    第二,   政府官员的行政功能已经改变。

    第三,   政府组织的存在由来已久,已经从政府的工具演变为行政的机构。

    第四,   大量的政府组织没有竞争对手,没有敌手,也不用担忧被私人企业取而代之。

    第五,   行政改革的对象是保守、僵化的大型组织。

    第六,   今天改革的难度已经远远超过以前。

    2、   重塑的优缺点?

   优点:(1)这至少是行政改革的一次尝试。

   (2)  因重塑而掀起的动力将有助于改革的推动。

   (3)  决心致力重塑的改革家们因为对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比较清楚,能坚持朝着既定方向奋进,能监督、控制改革的进程,并对取得的成绩及时评定。

   缺陷:(1)这一策略本质上有失理想、有失完美,既不够大胆创新,又缺乏远见卓识,纯粹是满足于小修小补而已。

   (2)这一策略只是针对某个具体组织,并不考虑政府内各部门之间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全局观念。#p#分页标题#e#

   (4)  这一策略过分依赖该组织内某些人的兴趣、才干和技能,处理问题的方式、看问题的思路都可能不够开阔。

   (5)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对一个单独的组织来说,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人力和物力都可能不足。

   (6)  对于那些特别保守的官僚组织来说,他们只能采纳在他们看来是可以接受的美协改革措施。

   3、  经济全球化对公共行政的重要性?

   (1)  大大小小的各级政府都可以非常方便的和这个星球上的任何其他政府进行联系。

   (2)  全球经济的到来,叩开了各国经济的大门,削弱了各国经济的独立,更重要的是,迫使每个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  生物生态体系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对资源和环境的意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考虑方面。

   (4)  很明显,伴随着全球信息结构、全球经济以及生物生态体系的出现,政府间的交往接触日趋频繁。政府处理任何问题,都可能会牵涉到其他的政府。

   (5)  这种越来越明显的互相依赖所造成的一个实际后果是:政府官员一方面要应付本地、本国的事件,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国际间的状况,甚至要随时准备主动联系外国政府的对应部门。

   4、    如何防止腐败?

   第一,  凯登认为,要做的是一破一立,破政府的肮脏伎俩,立为政廉明之风。

   第二,  凯登认为,政治意愿需要靠经常不断的助推力。

   第三,  凯登认为,制定并实施公务员的道德规范固然必需,但是,只有当公务员体系吸收了较多的才德兼备的人员时,一个清廉公正的政府才能产生较强的抗拒腐败侵袭的免疫力。

   第四,  为了维护政府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和威望,政府同仁之间往往会产生一种压力,内部做错的事情不准揭露、不予张扬。凯登对此不以为然。

华中农业大学自考提升便捷服务

【本月重点:辅导报名】

距华中农业大学自考辅导报名截止

001

湖北自考报名系统 湖北自考考前培训

【请广大考生提前备考】

华中农业大学自考人手一份上岸资料包

限时免费领取!

真题

自考英语单词必备(猜词方法)

真题

2022年(近代史纲要)真题

真题

2022年(毛泽东思想概论)真题

2023湖北自考报名免费真题指导

自考各科课程思维导图

自考历年真题汇总

专升本真题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声明:本站为湖北自考民间交流网站,华中农业大学自考动态请各位考生以教育考试院、自考办通知为准。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